光电探测技术实验室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坚课题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院 物理电子学

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



Laboratory of Optoelectronic Detection Technology(LODeTech)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Physical Electronics, Department of Modern Physics,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 USTC

Deep Space Exploration Laboratory

实验室介绍

研究方向:物理电子学, 天文技术,量子通信中的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

实验室致力于科学仪器系统及相关光电探测技术的研究,包括光学红外光电探测系统及相应的探测器真空低温封装技术,大靶面探测器高精度测量和拼接技术,光学红外探测器低噪声读出,高速光脉冲信号发射和探测,高速信号处理和传输存储技术,实时控制技术,远程自主控制技术,CCD驱动和读出芯片设计,时间测量芯片设计等,成功突破国外厂商对科学级相机及光电探测系统的垄断。

  • 研制完成系列科学级CCD相机,成功完成首个自主研制的南极科学级CCD相机并应用在中国之星小望远镜阵升级版CSTAR2上;
  • 利用国产科学级CMOS传感器,完成系列sCMOS相机,并成功应用在近地目标观测上,实现科学级CMOS相机的自主化;
  • 对大焦面拼接科学级相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攻关,在低噪声读出,低功耗设计,大焦面高精度拼接和测量上取得了成果,在国内首先完成了单片最大靶面9Kx9K像素的科学级CCD测试相机;
  • 面向双一流学科建设大装置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完成集科学成像,波前传感CCD和导星CCD的三合一”主焦相机,国内首次实现了大靶面高精度拼接,拼接平整度达到18微米以保证高质量的成像;
  • 研制完成首个自主研制的红外天光背景仪并成功部署在南极昆仑站;
  • 针对LAMOST完成首个大型望远镜观测控制系统;
  • 完成多个南极望远镜和设备的自主观测和远程控制;
  • 研制完成量子保密通讯设备,包括基于光纤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实时密钥生成系统,基于诱骗态偏振编码完成了高速的弱相干光源,高速真随机数产生器等;
  • 针对大规模科学级CCD相机进行CCD驱动和读出ASIC的研制;
  • 针对高精度时间测量进行高精度抗辐射的时间测量芯片的研制;
  • 采用光电原理,提出多种物理随机数方案,被国际同行认可,并被发表在《Review of Modern Physics》上的综述文章引用。
  • 实验室面向各个领域的光电探测,尤其是微弱光探测,包括生物微弱发光探测,量子光学中的弱信号探测及控制,天文级的光学红外成像系统,面向极端环境的光电探测,如南极的科考观测,空间的成像系统等,同时面向双一流学科建设大装置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南极昆仑暗宇宙巡天望远镜KDUST,地球2.0—ET凌星巡天空间先导项目,空间碎片观测项目等国家重大项目开展相关工作。

    关于我们:

    王坚

    王坚,男,1975年11月出生, 浙江杭州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IEEE 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物理电子学专业副主任, 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副主任设计师。致力于科学仪器系统及相关光电探测技术的研究, 包括高精度探测器低温封装、高精度拼接和测量,低噪声读出电子学,实时处理和控制及相关集成电路设计和计算机应用技术,针对制约国内光学望远镜发展的关键部件天文级探测系统在国内研制的卡脖子问题,在光学红外光电探测领域发展了一系列自主技术。主持和参与国家大科学工程子课题,863高科技计划子课题,科技部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科院先导等项目的研发,多次到日本KEK, 美国Fermi Lab, APO, UCSC,SMU,BNL,CERN, AAO等国际著名实验室和高校进行访问学习。目前完成自然科学基金五项,中科院先导项目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12项,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已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20余篇,第一和通讯作者90余篇。相关项目以主要参与人多次获得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以及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鸿飞

    张鸿飞,副研究员,1988年10月出生,安徽亳州人。2014年取得博士学位,2014年-2017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留任副研究员。致力于科学仪器系统及相关实时技术的研究,包括大型实验物理装置的控制系统,物理实验的数据获取系统,数据高速的高速数字化, 数据的实时处理以及数据的高速传输等,并在一些大的科学实验和研究项目中得到了具体应用。在量子保密通讯实验中,完成了基于光纤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原型设计,基于诱骗态偏振编码完成了高速的弱相干光源,高速真随机数产生器等设计。 参与了科学级CCD成像系统研究,设计实现了耐南极低温的1M像素高性能科学级CCD相机、高速高性能KAF系列相机、4k*4K像素的科学级CCD/CMOS相机,并参与中科大WFST望远镜主焦相机的研制项目。 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要方向培育基金等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已发表SCI、EI 检索论文20余篇。

    杨东旭

    杨东旭,博士后,1990年1月出生,安徽合肥人。现已完成博士学位的攻读,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致力于ASIC研究与设计,主要包括高速高精度DLL、TDC、低噪声CCD驱动和读出电路等。在LHC Phase II Upgrade Program项目中,研究并设计了基于DLL原理的高精度phase-aligner和phase-shifter模块,分别为高速数据的正确传输和时钟的高精度同步奠定了基础。在科学级CCD成像系统研究项目中,负责研制低功耗、低噪声、高集成度的CCD驱动和读出ASIC芯片。CCD驱动和读出ASIC芯片在保持板级电路功能和性能的同时,能大大降低电子学系统的体积和功耗,为研制紧凑型大靶面拼接式CCD控制器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读博期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国际会议上上发表了文章十余篇,其中SCI检索一作期刊文章2篇,此外还发表专利两篇。博士后期间主持了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的项目。

    高婕

    高婕,博士后,1994年出生,安徽合肥人。现已完成博士学位的攻读,正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包括高精度延迟锁定环、高分辨宽量程时间数字转换芯片、科学级CCD探测器低噪声读出电子学及其相关专用集成电路的设计等。针对高能物理实验、量子信息安全系统中的高精度时间测量需求,研究并设计了基于DLL的三级量化结构的TDC芯片,可以在实现小于10ps的高时间分辨的同时兼顾us量级的大动态范围,同时自动对PVT进行补偿,为实现更高精度的时间测量系统奠定了基础。为降低科学级CCD相机的电子学系统尺寸,并满足低功耗低噪声的需求,设计了低噪声、低功耗、高集成度的CCD驱动与读出芯片,为研制国产化的大靶面拼接式CCD相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读博期间,共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文章5篇。

    刘皓

    刘皓,男,1987年7月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物理电子学专业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科学级相机、人工智能算法及硬件加速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专项等项目的研究。近些年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

    主要研究方向及项目

    Blog post image

    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

    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 Wide Field Survey Telescope)是采用主焦式光学设计、2.5米口径、具备强大巡天能力的望远镜, 可以开展大规模图像巡天, 用于刻画银河系和近邻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普查太阳系天体和外部构成、开展时域天文监测等科学研究工作,项目造价在2亿元人民币。

    WFST的焦面成像系统,焦面直径为325mm,将采用多片CCD高精度拼接的方案。由于处于望远镜的主焦位置,成像CCD相机的焦面CCD芯片需要低温制冷到-100℃,相机电子学系统需要整体密闭并实现散热,避免对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WFST主焦相机是一个大靶面CCD拼接相机,采用9片单片最大的片9Kx9K CCD芯片拼接,总像数约7.5亿,焦面平整度要求优于20微米,是望远镜的关键部件之一,造价占整体造价的三分之一。

    Blog post image

    科研条件

    课题组依托于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物理学院,具有国内一流的半导体探测器成像系统研发环境。

    目前课题组具有约300平米的研发和办公环境,完善的科研仪器设备,包括多台高性能示波器,多套硬件测试平台,以及嵌入式软件开发和测试平台,满足项目的高速信号和低噪声信号的测试和测量;面向南极的低温测试平台,满足南极-86度低温环境的测试;为探测器组装和测试建设有100平米的千级超净室、CCD光电测试平台、低温真空安装和测试平台、高精度位置测量和安装平台等。

    Blog post image

    量子120cm望远镜

    本项目计划充分利用空间量子实验二个1.2m望远镜资源,通过宽窄波段结合的方法将反响映射的测量增加4倍,大幅改善反响映射测量活动星系核样本的参数空间覆盖,检验R-L关系是否依赖其他参数以及R-L关系作为宇宙学距离测量的能力、为其他波段研究提供黑洞质量测量的独特样本。

    Blog post image

    天光背景测量

    近年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不断发展,在南极冰原最高点冰穹A(海拔4000m)建立了昆仑科学考察站并设置了一些相关监测设备。然而,红外波段背景发射是干扰观测结果的主要噪声来源。考虑到冰穹A的海拔较高,因而导致更低的水蒸气含量和气温,冰穹A的红外观测条件会比南极点更加优越。在近红外波段,冰穹A的最大优势是极好的大气宁静度、透明度和低天光背景,从而使得冰穹A适合开展近红外深度巡天研究。但是巡天观测依赖于近红外天空背景强度的准确测量。目前,实验室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全面负责整个项目,涉及机械设计部分、电子学读出与自动化控制部分。

    Blog post image

    南极多色测光太阳望远镜

    南极多色测光太阳望远镜(MARST),是在南极搭建的一台双通道的太阳望远镜,可以观测太阳光球层的连续谱变化和色球层的太阳活动变化。南极冰穹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类长期停留进行人工现场操作望远镜观测,因此南极天文台建设提出了程控自主观测的概念。

    课题组在了解国内外自主观测的望远镜的控制系统、在参考BOOTES望远镜使用的自主观测控制框架RTS2基础上进行改造,实现观测控制系统的设计。根据南极的观测条件和太阳的观测任务,在RTS2框架下完成观测控制流程的设计。

    Blog post image

    科学级CCD成像系统

    CCD(Charged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是由一系列排得很紧密的MOS电容器组成它有光电转换、信息存储、延时和将电信号按顺序传送等功能。

    科学级CCD成像系统使用科学级CCD芯片作为传感器来收集光信息,进而使用高精度低噪声的电路读出CCD像素信息再通过高速的总线接口传输存储图像数据。科学级CCD的量子效率高达90%以上,光谱相应范围宽,有超低的读出噪声,分辨率高易于扩展, 便于进行实施处理。 科学级CCD成像系统可以应用于粒子物理,高能物理,核物理,天文物理等领域进行能谱成像,位置测量。

    Blog post image

    地球2.0—ET凌星巡天

    地球2.0—ET凌星巡天(Earth Two,以下简称ET)任务是一个大视场、高精度光学测光卫星项目,采取相对较成熟的空间凌星技术,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科学载荷和卫星研制,实现中国在空间系外行星观测研究的首次突破,着重解决系外行星领域的三个最关键科学问题:在类太阳恒星的周围是否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简称地球2.0)?它们的发生率是多少?类地行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ET的载荷初步设计是由七个直径为30cm的广角望远镜构成,每个望远镜有256平方度的视场,配备拼接探测器(CMOS或CCD)进行观测。 本项目由上海天文台联合上海技物所,卫星创新院,西安光机所,中国科大等多家单位进行研制。本实验室承担基于CCD 探测器相机样机的研制和测光性能的表征子课题。

    Blog post image

    ASI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ASIC(Apply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 专用集成电路)是为了某种应用专门定制的集成电路。它具有集成度高、面积小、功耗低、性能优异等特点。

    本实验室目前正从事CCD驱动电路和读出电路的ASIC设计。驱动电路可以为CCD提供所需要的高压偏置和时钟驱动,读出电路可以对CCD的输出信号进行双关相采样(CDS)等操作。相关芯片的研制,将极大的减少外围电路的尺寸,对提升CCD成像系统的性能,减少系统的体积有着重大的作用。

    Blog post image

    量子密码通讯

    量子密码术

  • 被称作量子密码术或量子密钥分配的过程,利用了量子力学原理来保证秘密信息的可证明的安全分配
  • 量子密钥分配协议是借助量子系统作为分配密钥的载体,在远离的用户之间建立起密钥
  • 量子密钥分配协议是解决密钥分配问题的理想方法
  • 目前,量子密钥分配技术的实验已经成功实现,在距离超过200km的两个用户之间成功建立了密钥

    主要项目进展及媒体报道

    Blog post image

    大视场巡天望远镜主焦相机研制取得进展

    由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坚研究员带领的相机研制团队,对大靶面拼接主焦CCD相机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攻关,完成科学成像CCD芯片的超低噪声读出,在500Kpix/s读出速率下读出噪声小于5个电子。科学成像CCD芯片采用单个芯片成像面积最大的CCD290-99,成像阵列达到9K x 9K,像素大小为10um,成像面积达到92.2 mm × 92.4 mm。

    相关链接
    科研动态  科普大世界  科学网报道

    Blog post image

    2.5-5um波段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研制成功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坚课题组带领的光电探测技术团队经过两年的攻关,根据InSb探测器在2.5-5um波段上高响应的性能,利用线性可变滤波片在此波段线性可变的特点完成了此波段上连续扫描观测的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团队攻克了微弱信号检测,高增益灵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声抑制,高真空低温封装,高精度数字锁相放大等关键技术,相关成果于2020年8月13日发表在JATIS上【J. Astron. Telesc. Instrum. Syst. 6(3), 036001 (2020) 】。

    相关链接
    中科大新闻网  中国经济网  学术桥网报道
    澎湃新闻报道  合肥晚报相关报道  科技日报相关报道
    新浪科技相关报道

    Blog post image

    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在南极昆仑站安装成功并投入运行

    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研制。针对南极极低温度、高海拔、低气压、电力困难等极端环境对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的光学、低噪声读出电子学、结构和电控、自动观测等进行了相应改进,在2018年11月随“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并于2019年1月23近期在南极昆仑站安装成功并投入运行。

    相关链接
    新华网特别报道
    中国科技报相关报道

    Blog post image

    王坚副教授访问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坚副教授应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仪器系主任Paul O’Connor邀请,与2016年7月7日至13日访问BNL,并做题为“Observatory Control System and Imaging System for Astronomical Telescopes”报告,介绍了科大物理学院在天文技术上所开展的工作和将要开展的大型探测器系统,并参观了BNL承担的LSST探测器系统,就大型望远镜的巨型焦面系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Blog post image

    中国科大联合研制的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在南极中山站完成安装调试开始观测

    2016年4月1日,由中国科大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天文学系与中国南极天文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在南极中山站顺利完成安装和试运行。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是我国中山站首台光学天文望远镜,计划进行1-2年测试观测,逐步在该站建设南极天文运行保障和测试基地,而后望远镜将部署在我国昆仑站运行。

    相关链接
    物理学院中文
    学校主页英文

    学术会议

    今年待参加会议

    会议名称 会议网址
    Real Time Conference 2022 https://indico.cern.ch/event/1109460/
    SPIE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 Instrumentation 2022 http://spie.org/conferences-and-exhibitions/astronomical-telescopes-and-instrumentation
    中国天文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 http://astronomy.pmo.cas.cn/xsjl/hdjh/

    在读学生

    毕业学生

    序号 姓名 毕业年份 学位 学位论文
    1 崔珂 2014 博士 量子密钥分发实时处理技术研究
    2 张鸿飞 2015 博士 高速电子技术在QKD系统与天文CCD成像系统中的研究
    3 邓小超 2012 博士 大型望远镜异构控制系统的研究
    4 董健 2011 博士 大型天文望远镜观测控制系统框架研究
    5 刘光曹 2010 博士 LAMOST望远镜的观测控制流程技术
    6 姚仰光 博士 LAMOST观测控制系统的建立与测试
    7 黄鲲 博士 LAMOST观测控制与数据获取系统的研究
    8 张弛 博士 用于建立ICF实验控制系统的软件框架研究和开发
    9 刘佳靖 2015 硕士 天文望远镜流程控制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10 刘新 2015 硕士 线性CCD光谱仪系统的设计
    11 吴文庆 2014 硕士 EPICS在望远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2 罗名诚 2014 硕士 大型望远镜控制系统中的故障处理系统的设计
    13 罗春丽 2013 硕士 高速真随机数发生器设计
    14 高原 2011 硕士 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若干电子学模块的设计
    15 万旭 2011 硕士 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数字控制模块的设计
    16 朱利平 2009 硕士 LAMOST观测流程执行策略设计与实现
    17 唐鹏毅 2016 博士 南极多色测光太阳望远镜自主观测控制系统的研究
    18 林胜钊 2016 博士 科学级CCD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9 陈杰 2017 博士 天文成像系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20 王建民 2018 博士 面向南极的科学级CCD探测器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21 董书成 2018 博士 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系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22 徐艺灵 2018 硕士 用于空间碎片监测的科学级CCD相机研制
    23 张光宇 2019 博士 望远镜自主观测控制和天文数据智能处理的研究
    24 陈亚奇 2019 硕士 用于天文观测的科学级相机成像和测试软件的研究
    25 张毅 2019 硕士 面向科学级CCD控制器的通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6 冯译 2020 博士 科学级相机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27 贾明皓 2020 博士 面向天文观测设备的远程自主观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28 唐骐杰 2020 博士 天文级探测器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29 陈金挺 2021 博士 大靶面拼接式相机探测器封装和高精度拼接技术的研究

    取得成果

    科研项目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背景型号项目,地球2.0—ET凌星巡天子课题,基于CCD 探测器相机样机的研制和测光性能的表征 2020-2022 FAST河外HI数据自动化处理软件V0, 国家天文台,2019.9-2020.6. 中国科技大学人才团队平台: 大靶面拼接式CCD相机平台,2019.11-2021.11 大视场巡天望远镜拼接式大相机的研制,2018-2023,中国科技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科学大装置项目 CSTAR2相机及远程自主控制系统,2018-2019,紫金山天文台 面向南极大型天文望远镜的自主观测和自主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2018-2021,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 多波段红外天光测量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中科院天文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2017年开放课题,2018-2019, 用于高能物理实验的高精度时间数字转换芯片的研究,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2018-2019 CCD低温测试装置,中科院仪器设备升级改造,2017-2019 适应南极极端环境的高性能CCD成像控制器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7.01-2019.12 拼接式科学级CCD相机原型系统的研究,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 2018.01-2018.12 于CCD探测器的小型真空制冷系统的研究,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用2016.01-2016.12, 科学级CCD成像系统中数字化噪声处理技术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创新基金, 2015.01-2016.12, 适应南极极端环境的高性能CCD成像控制器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天文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017.01-2018.12, 多波段近红外天光测量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2016-2017,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 用于CCD 探测器的小型真空制冷系统的研究,2016-2017,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 科学级CCD成像系统中数字化噪声处理技术研究,2014年,中国科大青年创新基金 红外天光光谱仪及控制系统 2015.06-2016.10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科学级成像系统中高速数字化方法及系统高性能技术的研究 2013.01-2016.12 自然科学基金 科学级CCD探测器电子学读出处理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 2015.01-2017.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要方向项目培育基金 微弱信号探测器低噪声高精度读出系统的研究 2015.07-2017.06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委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可重构技术的天文仪器前端数据获取平台的研究 2013.01-2013.12 中央高校科研专项基金 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CCD相机和远程控制系统 2013.12-2014.12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FAST望远镜总控构架设计与模型试验 2011.04-2012.03 国家大科学工程 LAMOST观测控制系统研究 (OCS-2.30~3.21) 2006.01-2012.12 国家发改委 国家大科学工程 大型天文望远镜观测控制系统运行及开发框架的研究 2006.0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青年基金 大型望远镜观测系统中智能处理的研究 2012.01-2014.12 自然科学基金 联合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诱骗态的量子密码通讯系统的研究 2009.01-2010.12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面向南极天文台的关键设备与技术研究子课题极端条件下天文设备的电子系统与软件系统 2011.07-2014.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团队培育基金 LAMOST巡天战略系统研究 2006.01-2011.06 国家大科学工程 发改委大科学工程55; 多光子量子纠缠的制备、操纵和应用 2011.01-2015.08 科技部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352; 基于原子系综的量子中继原理和方法 2006.01-2010.10 科技部 973“量子调控”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子课题433.42;

    部分已发表论文

    Yi Feng, Hong-fei Zhang, Jian Wang*, Yi-ling Xu, Jin-ting Chen, Dong-xu Yang, Yi Zhang, Cheng Chen, Guang-yu Zhang, Jian-min Wang, Jie Chen,Design of a Non-vacuum-cooling Compact CCD Camera for Scientific Detec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66(10):2286-2292(2019). Hong-fei Zhang, Cheng Chen, Jian Wang *, Ya-qi Chen, YI Zhang, Yi Feng , Qi-jie Tang, Dong-xu Yang, Guang-yu Zhang, Jie Chen, A Scientific CCD camera for CSTAR2 telescope in Antarctica, Journal of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Instruments, and Systems, 5(3), 036002 (2019) Jian Wang, Yi Feng, Hong-fei Zhang , Qi-jie Tang, Yi Zhang, Ya-qi Chen, Cheng Chen, Ming-hao Jia, Guang-yu Zhang, Jie Chen, Design of a scientific CCD camera with a large focal plane of 4k x 4k pixels for BSST telescope in Antarctica, JOURNAL OF INSTRUMENTATION, JINST Volume 14 C05014(May 2019). Jie Gao , Dong-xu Yang , Jian Wang* , Yi Feng , Guang-yu Zhang , Wen-qing Qu , Jia-geng Liu , Yi Zhang, Ya-qi Chen, Hong-fei Zhang, Design and test of driver and readout ASICs for scientific CCD detectors, JOURNAL OF INSTRUMENTATION, Volume 14 C06002, Published 4 June 2019. Guangyu Zhang, Chi-Ting Chiang, Chris Sheehy, Anže Slosar, Jian Wang*, Predicting CMB dust foreground using galactic 21 cm data, Journal of Cosmology and Astroparticle Physics(JCAP), Volume 2019, December 2019. https://doi.org/10.1088/1475-7516/2019/12/022, https://arxiv.org/abs/1904.13265 Jian Wang, Yi Zhang, Hong-fei Zhang, Yi Feng, Cheng Chen, Zi-ang Wang, Qi-jie Tang, Guang-yu Zhang, Ya-qi Chen, Design of a simulation and test system for CCD controller,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 66(7): 1267 – 1272, July 2019, doi: 10.1109/TNS.2019.2918170. Qi-Jie Tang , Jian Wang*, Yi-hao Zhang , Shu-cheng Dong , Jin-ting Chen , Feng-xin Jiang , Zhi-yue Wang , Ya-qi Chen , Yi-wu Tang, Jie Chen, Hong-fei Zhang, Detection of a Weak Near-Infrared Signal Using a Digital Orthogonal-Vector Lock-in Amplifier, JOURNAL OF INSTRUMENTATION, Volume 14, P05011, May 2019. https://doi.org/10.1088/1748-0221/14/05/P05011 Zhi-yue Wang, Jian Wang*, Ya-qi Chen, Ming-hao Jia, Guang-yu Zhang, Qi-jie Tang, Jin-ting Chen, Yi-hao Zhang, Jun Zhang, Hong-fei Zhang, Jie Chen, Design of EPICS and Web based Remote Control Software of Near-Infrared Sky Brightness Monitor in Antarctica,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66(8): 1998 – 2004, Aug. 2019, doi: 10.1109/TNS.2019.2924474. Guangyu Zhang, Quan Sun, Tiankuan Liu, Datao Gong, Bihui You, Le Xiao, Xiangming Sun, Jingbo Ye, Dongxu Yang, Yi Feng, Jian Wang*, Study of Full Parallel RS(31,27) Encoder for a 3.2 Gbps Serial Transmitter in 0.18 um CMOS Technology, JOURNAL OF INSTRUMENTATION, Volume 14, February 2019. https://doi.org/10.1088/1748-0221/14/02/P02028 Dong-xu Yang, Jian Wang*, Yi Feng, Qi-jie Tang, Hong-fei Zhang, Teng-yun Chen, A FPGA-Based Energy Measurement Approach for High-Repetition Rate Narrow Laser Pulses,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 VOL. 65, NO. 9, 2665 – 2669, SEPTEMBER 2018. Qi-Jie Tang, Jian Wang†, Shu-cheng Dong, Jin-ting Chen, Yi-hao Zhang, Feng-xin Jiang, Zhi-yue Wang, Ya-qi Chen, Jie Chen, Hong-fei Zhang, Qing-feng Zhu, Peng Jiang*, Tuo Ji , Shao-hua Zhang, Yong-qiang Yao, Yun-he Zhou, Hong-shuai Wang, Peng Tang, Design of a near-infrared sky brightness monitor and field measurement at the Ngari observatory, Tibet, Journal of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Instruments, and Systems, 4(4), 046002 (2018), doi: 10.1117/1.JATIS.4.4.046002..

    专利

    专利 申请人 专利号 申请日期
    一种真随机数生成方法及发生器 王坚,张鸿飞,崔珂,高原,梁昊,金革 CN201010253543.6 2010.08.09
    一种用于极低温度下的相机快门保温装置及方法 王坚,陈杰,董书成,刘新,张鸿飞 CN201410391129.X 2014.08.07
    一种量子随机数产生方法及装置 王坚,张鸿飞,谢天宇,王建民 CN201410413268.8 2014.08.20
    自动纠偏的无后处理量子随机数产生装置及方法 王坚,王建民,张鸿飞 CN201410383773.2 2014.08.06
    一种用于高频极窄脉冲能量测量的装置及方法 王坚,张鸿飞,杨东旭,唐骐杰,冯译,陈腾云 CN201410752484.5 2014.12.09
    一种用于水冷和风冷散热的热电制冷装置及方法 王坚,陈杰,张鸿飞,王建民 CN201510916694.8 2015.12.10
    一种用于面阵CCD的非真空热电制冷装置 王坚,张鸿飞,杨东旭,冯译, 陈杰, 王建民 CN201510969058.1 2015.12.17
    一种可调恒温滤光片切换装置 王坚,陈杰,张鸿飞,董书成 CN201510971973.4 2015.12.18
    一种用于热电制冷器的高功率低干扰驱动方法及装置 张鸿飞,王坚,唐琪杰,王建民 CN201710208744.6 2017.3.31
    一种用于红外天光背景测量的装置和方法 王坚,陈杰,董书成,唐骐杰,姜逢欣,张鸿飞,朱青峰 CN201710424027.7 2017.06.07
    一种用于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的装置和方法 王坚,唐骐杰,董书成,陈金挺,姜逢欣,张鸿飞,朱青峰 CN201710822575.5 2017.09.13
    一种基于低带宽远程链接的实验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 王坚,陈亚奇,王之越,贾明皓,张光宇,张鸿飞,陈杰 CN201910007766.5 2019.01.04
    一种面源黑体辐射源 王坚,陈金挺,唐骐杰,张军,张鸿飞,陈杰 CN201910631832.6 2019.07.12
    一种TEC制冷性能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陈杰,王坚,张鸿飞 ,张军,陈金挺,陈诚 CN201910870668.4 2019.09.16
    用于大焦面CCD拼接的装置及方法 王坚,陈杰,张军,陈金挺,张鸿飞 CN201911113500.5 2019.11.15
    分布式望远镜设备远程控制和观测系统 王坚,贾明皓,张光宇,张谦,王之越 CN201911379269.4 2019.12.27

    联系我们

    电话: +86-551-63603177
    邮件: wangjian@ustc.edu.cn
    论坛: http://lodetech.ustc.edu.cn:8088/bbs/forum.php
    地址:物质科研楼C座1309 1206        第一教学楼1122 1223(建设中)